深航9月9日开通新航线 深圳飞芜湖只要两小时

# 博客 2025-04-05 11:18:50 ttzt

反思的理论路径,是真理标准问题和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两场大讨论。

夫汉学具有根柢,讲学者以浅陋轻之,不足服汉儒也。更何况与汉学对峙严重的宋学,其诠释经典的立场、态度和方法,就更是与传统的语文学方式相去甚远了。

深航9月9日开通新航线 深圳飞芜湖只要两小时

1905年,当时的国粹派阵营深感伦理、经学二科为吾国国粹之至重要者,但未闻有编辑成书者,坊间有一二,则不完不备,草率特甚。围绕着儒家经典所展开的诠释活动,包括文献考证、辑佚与辨析、各种注解及意义阐发等,构成了经学的主要内容。在经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较量和充分融会之后,特别是秦汉大一统在意识形态的实验方面,经过了复杂的拣择与颠簸,最终确立下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之国策,五经立于学官,治经成为学者的共业,经开始系统化、建制化和威权化,进入到了所谓经学时代。世儒(儒生和通人)世间多有,而文人、鸿儒则万不耐一。从现代新儒家或新宋学的立场来看,儒学并不仅限于经学,其早期形态之宏阔,立意之高远,极强的现实关怀和政治抱负,远非狭窄化的经学内容所可涵盖,将儒学仅仅看作是经生之业,是自限其小,而被极端限定之后的经学面貌,更是背离了儒学之大道。

两汉经学,经师家法,授受秩然,但于周礼师教未尽克兼,往后更是传授渐殊。也就是说,先王旧典本有的范式,如周公之六艺(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)或《王制》之四术四教(诗、书、礼、乐)等,经过孔子改造之后,或遭到淘汰,或发生变化,成为新的公共话语。但现象界或人存在的世界是有、并且相分别,从存在论角度,将庄子思想也转化为某种本体意义的哲学,即为由达生至解脱找到另种知识(玄学意义上的)的根据。

从这些表达至少可以看出,公开发表的研究魏晋玄学成果中,汤用彤除关注汉儒宇宙论转向魏晋玄学的过程,以及张湛与荆洲学派的关系外[6],其他基本是放在玄学的经典注释方式与问题上,引张湛《列子注》作旁证。张湛说公与私和王弼、嵇康皆不同。孰识生化之本归于无物哉!无著则不私。相关词的统计,是从这些页码范围内作出的。

据整理的讲课稿,汤用彤曾就为什么王弼不言工夫 (学圣人)进行讨论。(参见任继愈:《中国哲学发展史(魏晋南北朝卷)》,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98年,第260—261页。

深航9月9日开通新航线 深圳飞芜湖只要两小时

普通人以为魏晋完全崇虚无,其实误也。例如,在讨论玄学如何为政治作形而上学的根据时提及《列子注》[7]。) [4]汤用彤:《魏晋玄学论稿》,《汤用彤全集》第4卷,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2000年,第3—113页。其中知识能达到解脱的意味就在于看清:1. 物乃离合之殊异。

超世而绝群,遗俗而独往。汤用彤在正式出版及影响最大的《魏晋玄学论稿》里只有10处提到《列子》与张湛[4],其中4处涉及张湛与《列子》成书的考订看法[5]。[44]汤用彤1959年曾起草一个《魏晋玄学》书稿目录,用二十一章的构想,系统地概述魏晋玄学。嵇康《养生论》有三点可以补充: (1)注重养神,而不重养生。

[11]参见《汤用彤全集》第4卷。张湛本人也曾批评杨朱:此一篇辞义太径挺抑抗,不似君子之音气。

深航9月9日开通新航线 深圳飞芜湖只要两小时

三、杨朱形象的(玄学)哲学化 汤用彤一直没有正面谈论杨朱的问题。[15]魏晋玄学后期,生死问题甚为重要。

赵建永留意到:汤用彤首次用英文Wei-Tsin Metaphysics翻译魏晋玄学,并用欧洲语言将魏晋玄学介绍到西方。(参见杨伯峻:《列子集释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79年,第227页。注释: [1]诸多经典记载过列子,也提及《列子》一书,流传至今的、张湛编撰的《列子》有诸多是否伪作的被质疑。他少用智慧说张湛,而多用知识描述张湛的解脱主题。③为无为政治、宅心玄虚下一新解释。[25] 那么,汤用彤从三教关系,从魏晋玄学角度,是如何涉及杨朱问题呢?如果将他对杨朱问题的理解,放在他对张湛编撰《列子》的玄学思想考察上看,便可窥视出他理解杨朱问题的哲学视角。

若养生得法,可以长寿,但不能不死。撇开训诂考据不说,如将《列子》成书时间考究放在思想史上看,或者说,如果从被训诂考据质疑的今本《列子》的始作俑者张湛出现及他编撰、注疏《列子》的时代,来分析《列子》篇章中的问题,其哲学、思想的意义可能会被呈现得更清晰[2]。

尽管汤用彤基本是通过张湛注《列子·天瑞》来阐述这个问题的,但如参看汤用彤在实际讲课中涉及的相关篇章主题解释便可以清楚,生死、解脱问题不仅与《列子·杨朱》有关,而且与杨朱所讨论的己私概念有关。《吕氏春秋》之养生,即养身。

这并不是形上学之意思,而乃是一种眼光。荡然公平=乃至于无所不周。

简言之,从哲学讨论的方式来说,《杨朱篇》并不是汤用彤玄学研究中需要侧重分析的对象,但他并不回避杨朱问题。[33] 在这些划分中,汤用彤认为魏晋玄学将如何做人与人的本性如何的认识结合起来。从这种哲学玄理式的探讨方式看,可以明白他对《列子》中《天瑞篇》多说,而对其他几乎不说的缘由。杨朱问题既与生(死)问题有关,又与解脱问题有关。

然而,无论是哪种玄学,实际都解决不了汤用彤自己的人生问题。四、未完的问题:贵无与崇有的矛盾人生 汤用彤是近现代中国学术的重要一员,对于当时知识分子面临的种种问题有深刻体验。

万物以此 principle 而生,万物的 principle 就是自然,自然自尔。这种特点,汤用彤在讨论人生哲学时有独到分析: 受世界之束缚乃在心,心若能放任,自无世界之束缚。

在此层次之内,即玄冥之境。[5]《汤用彤全集》第4卷,第78页。

在《言意之辩》一文中,比较郭象注与张湛《列子》篇名之注的方法问题[8]。汤用彤在讲课中这样概述《列子注》各篇的主题及张湛讨论与佛学的关系,断定生死与解脱有关,与形上学的讨论有关。既不能脱离形躯,又不能脱离世界。魏晋玄学的被理解,是近现代中国学术变迁的其中一部分。

[14]《汤用彤全集》第4卷,第168页。神惠以凝寂常全,想念以著物自丧。

崇有者,认为万物乃自生,而另外无本也。[23] 可以看到,汤用彤重回贵无玄学之变及僧俗之争的魏晋学术历程,审视张湛及《列子注》的问题,有几点非常值得注意:1. 当汤用彤将张湛《列子注》里的问题,界定为从形上学角度来讨论与生死、解脱问题相关的人生问题时,无疑是将张湛《列子注》看成具有哲学解释的意味。

其实庄子之形上学,并不是虚无,而是崇有,实在说起来道儒为一,谢灵运云:向子期合儒道为一。[26]《汤用彤全集》第4卷,第345页。

#相关推荐

  • 评论列表 (0条)

 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

发布评论